新闻中心
中原观察 | 让河南走向世界 让世界链接河南
□于晴 两千多年前,张骞打通丝绸之路,此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曾经回响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在今天化作新丝路上货机的呼啸、班列的汽笛……合奏出河南走向世界的开放强音。 当地时间9月8日至12日,省委书记刘宁率河南代表团访问波兰、卢森堡。此次访问,既是一次考察学习、密切联系之旅,也是一次对外推介河南、加强经贸合作之旅。波兰、卢森堡、河南,同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跨越山海,“一带一路”将三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此次欧洲之旅,在先进制造、文化教育、航空运输、金融资本市场等领域推进交流合作,是河南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的生动体现,推动豫欧深层次合作,也将进一步构建起河南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开放寄予厚望,“买全球卖全球”“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多次提到“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今年在我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牢记嘱托,扎实行动,省委十一届
当中部枢纽遇上欧洲门户 直击豫波合作一线新图景丨新闻综述
波兰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是古丝绸之路和琥珀之路的交会点。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似的地理区位特点,让相隔万重山水的河南与波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波兰当地时间9月8日上午,华沙至郑州的中欧班列正式开行。这趟列车满载来自波兰、德国、捷克、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欧洲国家的定制家具、滑雪设备和食品、服装等商品。从华沙出发,途经白俄罗、俄罗斯,大约两周时间抵达河南郑州。波兰国家铁路货运连接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彼得·萨德扎:波兰是欧洲和中国重要的门户,双方之间的火车90%都要经过波兰,今天华沙到郑州的列车正式开行,对于双方合作打造双枢纽节点,是有很大的突破。我们会依托华沙——郑州这条路线,发展新的线路,让我们火车的网络覆盖更广,对未来的合作我们很期待。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河南与波兰都致力于打造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021年1月,波兰卡托维兹——郑州的中欧班列成功开行,成为第一条从中国直达中东欧国家的中欧班列线路。两地在铁路物流领域携手,让区位交通优势充分释放。就在华沙至郑州的班列出发两天后
河南日报评论员:“扣”开河南赛事经济新天地
□河南日报评论员 “河南女排,排场开赛,我在老家河南等您。”昨天,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开幕式上,当赛事公益形象大使、奥运冠军朱婷的祝福引来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当一记记砰砰作响的扣杀成为大赛响亮的同期声,河南赛事经济的新天地悄然“扣”开。 贵州“村超”出圈,江苏“苏超”爆火……近年来,全国各地群众性体育赛事人气满满,对城市和地方拓展消费场景、延长消费链条、激活内需起到有力助推作用,体育已从竞技和健身,转变为经济的新引擎、城市的新名片、民生的新福祉。河南是文旅大省、体育大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文旅体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在秋高气爽的九月,河南以“一球一赛场,一城一故乡”为主题,精心打造女子排球城市联赛,既为河南赛事经济注入新活力,更让发展势头良好的河南文旅扩存量、提增量。 新乡南太行万仙山凭借独特的红岩绝壁地貌,打造国家级攀岩公园,举办多届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吸引无数岩友前来打卡,“旅游+体育”成为当地文旅新名片,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宝泉景区通过举办
央媒观豫 | 河南商丘:“好人”新风润乡村
“二哥,今年多大了?” “18!” 已经当了奶奶的谢玉真今年61岁了,可“最烦”别人问她年龄。她说话高腔大调,走路似一阵风,干活的麻利劲儿不输年轻人。 “二哥”这称呼是咋来的? 提起这,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文竖起大拇指:“有一回,村里出义务工种竹子。下午收工后,就她一个人坚持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第二天凌晨5点钟左右,她就又到了工地,大伙上工时,她已经完成两个人的任务量了。大家都说,这人干活比小年轻都掏力,‘真二’!” 谢玉真的“二”还体现在对待村里的公益事业上。2021年,村里以200对鹦鹉为基础发展鹦鹉养殖,约定净利润村里和她对半分。 此后,凭着“二劲”,她与鹦鹉“同吃同住”,硬是在第二年就把效益提升到了60万元。鹦鹉养殖成了郭土楼村集体收入的“金饭碗”。村里给她按约定分钱时,她坚持集体花钱的事项多,只要5万元。 “二哥”的名号就这么被叫成了习惯,后来,这个名号成了村里好人的代名词。 “村南到村北,‘二哥’能成堆。”“好事做成筐,穷村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