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踏上红色土地|吕梁深处的抗战记忆
在晋西大地上,吕梁山脉纵贯南北,它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是由晋入陕的天然门户。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八路军挺进山西,相继创建了晋西南、晋西北和绥蒙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之后这三块根据地统一为晋绥边区。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晋绥边区的党、政、军、民共同努力,在黄河东岸筑起一道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坚强屏障。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吕梁兴县。在这里,他动情地说:“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在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同当年在晋绥边区参加对敌斗争的老战士们亲切交谈时,总书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让我们走进吕梁,重温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抗战故事。
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有声版·第二章)
(有声剧版)新华社8月28日播发《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诵读嘉宾李立宏演播“第二章”。
心相近|“共同的宝贵财富”——美国史迪威家族传承跨越太平洋的友谊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畔的山坡上,一座史迪威将军的新铜像9月4日揭幕:身背卡宾枪,右腿迈步向前,望向远方。史迪威将军的曾外孙女南希·米尔沃德和苏珊·科尔为铜像揭幕。此前一天,她们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米尔沃德说,中国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发展,这样的理念“令人动容”。2023年8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给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的复信中指出:“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解放和进步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对中美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史迪威就在这里”在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家中,耄耋之年的伊斯特布鲁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特意翻出了一张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老照片,用手指着照片中甲板上军官站立的一侧,“史迪威就在这里”。伊斯特布鲁克说,为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史迪威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付出不懈努力,也与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8月11日,史迪威外孙伊斯特布鲁克在家中翻看画
豫政观察丨河南代表团赴波兰、卢森堡访问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沿着“一带一路”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婵 张笑闻 9月8日至12日,河南代表团赴波兰、卢森堡访问考察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从地方层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系列重要共识,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沿着“一带一路”前行,跨越欧亚大陆“亲密握手”。5天行程里,代表团开展多场高层会晤、经贸推介、友城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是一次增进友谊之行、深化合作之行、共创未来之行。 透过温暖的镜头,翻开合作的篇章,这是中原大地与欧洲腹地的相向而行,是东西方文明互鉴下的生动实践,河南对外开放的步履,正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 中欧班列(华沙—郑州)。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亮 摄 美美与共,新朋老友的河南时刻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话时指出,密切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鼓励中欧民众双向奔赴,支持地方交往和教育合作,厚植中欧友好的民意基础。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河南代表团此行访问波兰、卢森堡意义深远。 波兰被誉为“欧洲粮仓”,是欧洲重要交通枢纽,这与河南在中国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