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央媒观豫 | 河南商丘:“好人”新风润乡村

  “二哥,今年多大了?”  “18!”  已经当了奶奶的谢玉真今年61岁了,可“最烦”别人问她年龄。她说话高腔大调,走路似一阵风,干活的麻利劲儿不输年轻人。  “二哥”这称呼是咋来的?  提起这,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文竖起大拇指:“有一回,村里出义务工种竹子。下午收工后,就她一个人坚持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第二天凌晨5点钟左右,她就又到了工地,大伙上工时,她已经完成两个人的任务量了。大家都说,这人干活比小年轻都掏力,‘真二’!”  谢玉真的“二”还体现在对待村里的公益事业上。2021年,村里以200对鹦鹉为基础发展鹦鹉养殖,约定净利润村里和她对半分。  此后,凭着“二劲”,她与鹦鹉“同吃同住”,硬是在第二年就把效益提升到了60万元。鹦鹉养殖成了郭土楼村集体收入的“金饭碗”。村里给她按约定分钱时,她坚持集体花钱的事项多,只要5万元。  “二哥”的名号就这么被叫成了习惯,后来,这个名号成了村里好人的代名词。  “村南到村北,‘二哥’能成堆。”“好事做成筐,穷村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