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藏粮于地、培育良种、聚链成群—— 河南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调出原粮和制成品600亿斤以上……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把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从黄河之滨到淮河之畔,从豫东平原到豫西丘陵,中原沃野褪去金黄,河南夏收圆满结束,累计收获小麦8500多万亩。“多措并举应对旱情不利影响,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50.01亿斤,实现稳产丰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说。 “老话讲,万物土中生。今年小麦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硬实力’。”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种粮“老把式”刘纪锋道出
河南为啥拼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豫观察
继年初“新春第一会”后,不到半年时间,河南再次高规格召开全省大会,对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部署、再推动。河南,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劲儿,来干这件事?这不仅是许多普通人的疑惑,更是关乎河南未来发展路径的关键之问。本期《豫观察》,我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来聊聊。01小池塘里永远养不出鲸鱼河南这么“下劲”,甚至有点“着急”,为什么?先说背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中央的战略决策。用国内大循环的“确定性”,去对冲外部世界的“狂风暴雨”。河南这么积极,是“中央有号令、河南见行动”的坚定政治自觉,也是想借国家打造的“超级平台”,实现自己的撑竿跳。再看河南发展面临的现实瓶颈,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河南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市场潜力。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内需旺盛但外联不足的挑战始终存在。中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河南破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谁能率先理解、积极响应并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谁就能在发展的“高速路”上抢到快车道。看看隔壁安徽,为啥这几年跑恁快?秘诀就仨字:借大
下半年河南该咋干?这场新闻发布会释放明确信号
7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南省推进2025年下半年经济持续向上向好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打赢经济发展夏秋季战役、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有关举措,并回应社会关切。 实现“双过半”,冲刺“全年红” 上半年,全省GDP为31683.80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2位、经济大省第3位、全国第6位,位次较一季度分别前移1位、1位、2位。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1位、经济大省第2位。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3位、经济大省第3位。上半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9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68.6%。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万亿元、增长7.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第1位、经济大省第1位;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4125.3亿元、增长26.2%。 城镇新增就业71.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④ | 山高何为先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系统部署,提出要奋力建设农业强省,抓好乡村全面振兴。本期“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邀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万川明一起,围绕“抓好乡村全面振兴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万川明 陈学桦 刘一洁 吉小平 山大而高曰嵩,嵩县名副其实。 中岳嵩山,脉起于此,“九山半岭半分川”的地形,既造就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一度困住了向外发展的脚步。 如何破解与生俱来的“碎片化困局”?嵩县的答案是因地制宜,靠山靠水靠人才,将零散资源转化为规模优势,以“片区化推进”做足增量,通过组团式整合实现系统性突围。 嵩县田湖镇张庄村将昔日的荒坡变成丹参基地,围绕特色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记者 邓放 摄 从资源禀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