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时政微视频丨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动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面对这些重大命题,在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我们这个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强调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江南北,考察城市发展现状,揭示城市发展规律,阐明城市战略定位,指明城市治理路径。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不是靠归大堆、摊大饼,要看内涵式发展”;旧城改造,不要搞大拆大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更新,“面子”和“里子”一样重要。既要城市的光鲜面貌,也要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的生活改善体验;城市发展,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
中国经济系列专题片《巨轮永向前》第三集《双轮驱动》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5年多时间,这项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已筑起中国经济韧性的强大依托。中国经济在当前和未来如何面对时代之问?一个既懂得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又不断开放拥抱世界的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统筹:杨咏、汪奇文、李畅撰稿/编导:房宽记者:房宽、马晓冬、孙青、陈杰、林凯、王怿文、李涛配音:王帅龙包装:欧阳建嘉摄制:许畅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经纬线·从蜗居到宜居,看上海旧改焕新之路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上海,看旧改后的里弄,升腾着宜居的烟火气息。
抗旱保秋进行时丨河南水稻第一县保苗有方
本报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何婷 雷振宇)连日来,“河南水稻第一县”固始县遭遇持续极端高温天气,给正值关键生长期的180万亩稻田带来严峻“烤”验。 “三分种,七分管”。7月18日,在固始县沙河铺镇双庙村的稻田里,农技专家与气象人员顶着近40℃高温“田间问诊”,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后背。“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方案,进行了浇灌降温,还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叶面肥,进行病虫害防治,相信可以扛过高温!”固始新绿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饶培军望着千亩稻田,焦灼的眼神里划过一丝信心。 目前,再生稻头茬正处于灌浆期,一季中稻处在孕穗分化期,麦茬晚稻处在分蘖拔节期,持续高温对水稻授粉结实的威胁牵动着农技人员的心。“再生稻要‘干湿交替’灌溉,水层别没过稻穗;麦茬稻得清杂草、通风道!”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祁玲带着技术团队穿梭田间,手把手教农户配比,“每亩0.2%磷酸二氢钾混0.01%芸苔素内酯,通过叶面喷施能增强抗逆性。” 科技下沉,稻田织就“降温水网”,力保再生稻灌浆。在高温炙烤的田埂上,农技人员在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