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改革为人民丨万里行程映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标注了出发点、蓄积起原动力。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跨越大江南北,从东北的乡村社区到西南的侗寨古城,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总书记在行进中思索,擘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行之所向皆是心之所系。万里行程间,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毅,有人民至上的不变初心。文案、制作:彭静、安子琪(实习)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改革为人民丨总书记的民生足迹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辽宁、贵州、云南、上海、河南、山西等地考察,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一路走来,总书记看变化、听民声、问冷暖、察民情,留下了一串串民生足迹。让我们一起重温,从中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至诚至深的人民情怀。
中国经济系列专题片《巨轮永向前》第二集《创新发力》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今日中国,正从全球科技参与者、贡献者向开拓者、引领者加速转变,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统筹:杨咏、汪奇文、杨云燕撰稿:房宽编导:王竹艾记者:房宽、李恒毅、马晓冬、魏梦佳、梁爱平、金剑、狄春配音:王帅龙包装:欧阳建嘉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一篇短论|学习总书记的好作风⑭
2005年8月19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登了一篇题为《文风体现作风》的短论,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文章批评了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习近平认为,写文章“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这篇短论仅300余字,道理深入浅出,行文简洁明快,本身就是优秀文风的典范。从反对“长空假”、倡导“短实新”,到出台中央八项规定明确“切实改进文风”,再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转作风改文风”……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文风问题,强调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好的文风,关键要让人读得懂。习近平经常使用接地气的“大白话”。讲发展规划,他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谈全面从严治党,他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新年贺词里,他鼓励大伙儿“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表述鲜活生动,老百姓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习近平还是讲故事的高手。无论是会议上的发言、调研时的谈话,还是出访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