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着力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水平
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和网络合规制度;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5月26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订的《条例》秉承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念和原则,健全完善对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保护六大保护体系,着力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水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法制办新闻发言人王爱声说,《条例》修订过程和内容,均凸显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据介绍,修订过程中,围绕如何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北京市人大社会委和法制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开展数十次调研座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吸纳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未成年人、学校教师、社会公众、司法机关、政府各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等的意见与建议。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全程参与了《条例》的修订。“我们
大学生替人高考被判拘役!这份高考预警信息请查收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备受社会关注。近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典型案例。人民网“求真”栏目进行整理,并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案例一: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提醒】“求真”栏目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广大考生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案例二:“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处
关注2023年河南高考丨从容自信诚信应考
提前熟悉考点、牢记入场时间、正规渠道咨询、从容诚信应考……6月7日,2023年高考大幕就要开启,省教育考试院为广大考生送去深深祝福,并提醒大家全面准备、从容赴考,捍卫公平、诚信应考。 为了帮助考生熟悉考点环境、入场流程,各高考考点将在6月6日进行入场模拟演练(不进考场)。同学们可穿着高考准备穿的衣服,接受金属探测器、智能安检门检查,提前熟悉入场要求,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及所需时间。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时间安排记得留余量,确保能提前到达考点,按时进入考场。外语科目开考前15分钟,即6月8日14时45分之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其他科目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能进入考点。 不论考前、考中、考后,考生和家长有关高考想问的、想说的,可随时拨打全省招生考试语音服务电话0371-55610639,或登录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官微留言咨询,也可到所在市、县招生服务大厅反映。全省教育考试招生部门全天候为大家提供服务与帮助。 高考不仅是对考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场诚信品格的考验。省教育考
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一、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