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嘉宾精彩发言
“媒体和智库是推动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上合组织合作迈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需要媒体与智库高效协作、更有作为,担当责任、发挥作用,加大合作交流,汇聚各方力量,当好促进文明互鉴的‘排头兵’,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 “新时代媒体人有责任有义务,用镜头用文字讲述创新发展的动人故事,传递开放共赢的合作强音。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研究院的智库作用,与全球媒体智库联合研究、互学互鉴,以更多智慧成果构筑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美好愿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范昀 “中华文明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交流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从农业技术到文化交流,从物质交换到制度借鉴,文明互鉴始终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们更应继承这一传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化合作,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 “本次峰会的宗旨,是为践行‘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媒体智库的智慧和力量。河南日报社将以本次峰会为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汇千年古韵 架文明心桥
□本报记者 童林 沈剑奇 神秘的甲骨文、蕴含刚柔之道的太极拳、闪耀着古人智慧的针灸铜人……7月25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全体会议前,一场饱含中原风韵的文化展演,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宾朋打开了感知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窗口。 行走于展演区域,厚重历史与时代活力扑面而来。精心设置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城市展厅,辅以华夏古乐表演及省情介绍,共同绘就了一幅“何以中国”的生动画卷。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巴基斯坦首任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协调员巴巴尔·阿明身着汉服,兴致盎然地体验传统拱手礼,一句由衷的“Fantastic(好极了)”,道出了众多国际嘉宾的心声。 开封城市展厅内,《文会图》描绘的宋代雅集场景被精心“复活”。莲蓬青翠,果品鲜亮,盘中菊花点心栩栩如生。在身着宋朝服饰的工作人员邀请下,马尔马拉基金会秘书长塞兹金·比尔吉奇欣然落座,亲执茶筅。身旁乐师一曲《知否知否》,点茶古韵伴着茶香乐韵静静流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比尔吉奇说,“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这些文化传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魅力非遗 联通中外
在中国学习中医的一名外籍工作人员在为嘉宾把脉。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本报记者 张魏 郭歌 7月23日至27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郑州举行。24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非遗展区的中医药摊位人气十足,中外嘉宾排起长队,体验中医把脉。 “It’sgreat!(太棒了)”科威特驻华大使贾西姆·纳吉姆首次体验中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医文化太神奇了,我想在中国多待些时间,继续探索这儿的美丽文化。” 中医药植根于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凝练着生命智慧,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区前,德籍中医无名神情专注问诊,在英语和汉语间无缝切换。这名“95后”德国小伙,因热爱中医,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医药文化。不光针灸、推拿不在话下,他还会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一天下来,他问诊了70多名中外嘉宾。 “河南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国外的中医爱好者特别愿意来河南。”无名说,在求学的日子里,中国文化也在无形中滋养了他。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召开期间,非遗以特有的展示方式,架
玥读:全球“话筒”如何聚焦河南?
(李玥 王洁 刘栋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