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河声丨安澜之变:答案藏在那份坚定的承诺里
一条大河,一部史诗。一个民族,因它而生。一个国家,为它而治。治国先治水,水治天下安。所谓“天下大治”“长治久安”,其最初的寓意,就是江河安澜、水利发达,老百姓才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黄河兰考段。 吴永刚/摄一说到“安澜”,这是清代地方官员奏报黄河汛期没有决口的专业术语。“黄河安澜”这四个字,曾是呈给皇帝的最高荣耀。然而,历史上的“安澜”一戳就破,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华文明史几乎就是与黄河水患的搏斗史?为什么古人始终走不出“治”与“乱”的怪圈?答案就在于古人与这条大河相处的模式之中。大禹治水,划分九州,从文明的源起,治水的成败便与“天命”紧密相连。治河成功,是王朝受命于天的功绩;大河一怒,则足以动摇国本。朝廷把治河当成天大的事,却也把自己逼进了无法挣脱的宿命里。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文明里,面对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人类的力量终究有限。汉代王景治河、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皆是以举国之力,也只能换来一时一地的安宁。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余年,黄河决溢1500多次
“河事”知多少①丨从“水瓶颈”到“水引擎”:黄河流域生态优先驱动产业跃迁
编者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六年来,从“共同抓好大保护”的嘱托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愿景,黄河流域正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今天起,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推出特别策划《“河事”知多少》,“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黄河历史、黄河文化、黄河水利、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向专家约稿,展示绿色发展理念在河南的落地执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擘画了黄河保护发展的宏伟蓝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更是一幅关乎亿万人民福祉的生动图景。六载春秋,沿黄九省区以生态保护为笔,以高质量发展为墨,共同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与发展的革新之路,这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正以创新姿态开辟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航道。一、从“制约因素”到“核心赋能
小鲤巡河记
制作:王紫仪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中国四大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钥匙”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一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年份,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为解决全球性冲突和挑战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分别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钥匙”,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担当。国际社会表示,中国一系列全球倡议明确回应了世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展现了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贡献中国方案的持续努力。监制:魏静、戴爽、金近策划:张倩楠文案:娄珂馨视觉:陈佳杰校对:吕冬、位树理、任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