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豫政观察丨河南代表团赴波兰、卢森堡访问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沿着“一带一路”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婵 张笑闻 9月8日至12日,河南代表团赴波兰、卢森堡访问考察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从地方层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系列重要共识,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沿着“一带一路”前行,跨越欧亚大陆“亲密握手”。5天行程里,代表团开展多场高层会晤、经贸推介、友城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是一次增进友谊之行、深化合作之行、共创未来之行。 透过温暖的镜头,翻开合作的篇章,这是中原大地与欧洲腹地的相向而行,是东西方文明互鉴下的生动实践,河南对外开放的步履,正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 中欧班列(华沙—郑州)。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亮 摄 美美与共,新朋老友的河南时刻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话时指出,密切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鼓励中欧民众双向奔赴,支持地方交往和教育合作,厚植中欧友好的民意基础。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河南代表团此行访问波兰、卢森堡意义深远。 波兰被誉为“欧洲粮仓”,是欧洲重要交通枢纽,这与河南在中国的定
消费帮扶 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桥梁
9月13日上午,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暨河南省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在河南郑州启动。来自全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的名优特产,让消费者一站式品尝各地风味。消费帮扶是连接脱贫地区“田间地头”与市场“餐桌案头”的重要桥梁。2024年,河南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群众受益”的消费帮扶模式,累计实现消费帮扶销售额800亿元,带动超300万脱贫群众增收。本次专项行动聚焦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旨在打通流通堵点、拓宽销售渠道,让脱贫地区的好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远,也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绿色健康的农特产品。
基层治理的效能 是把“办公桌”搬到百姓家门口丨大象时评
从充电桩安装到千亩旱地引水,许昌的实践生动诠释着,当“干部沉下去、议事拉进来、服务送上前”,基层治理的根系,就能由此深深扎入民生的土壤之中。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老百姓难处琐碎具体。充电桩的安装也好、灌溉水的寻找也罢,都要涉及“建在哪?钱谁出?活咋干?谁来做?”等诸多问题,而其中每一条,都涉及到分工协作、协商平衡,极易引发争论、扯皮。许昌能解决好这类复杂的民生问题。无非就是,一是干部下沉的够“深”,让“民呼我应”成为制度常态,让“事事有回音”成为了看得见的治理效能。二是群众参与的“真”。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能办的当场办,难办的带回去集体想法办。干部群众劲儿使在一处,力量就大了。基层治理哪最难?最怕干部“想当然”。把“办公桌”摆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基层事务的“问题清单”很自然化为干群协力的“幸福清单”。
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①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①新华社记者谢彬彬习近平主席9月初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这一倡议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个时代课题,以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基本遵循,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80年前,联合国的成立掀开全球治理新的一页。80年后的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另一方面,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现行国际机制存在全球南方代表性严重不足、权威性遭到侵蚀、有效性亟待提升三大短板。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十分及时,十分关键,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符合当今世界的紧迫需求。与会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高度评价、积极支持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