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议案建议追踪丨为“树根经济”立法 河南1090万户民营经济主体将迎来法治红利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从两会上的建议到条例草案,河南省民营企业家半年前的呼声正通过法治保障成为现实。今年年初的河南省两会现场,省政协委员、河南安多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晓良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提案。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部分企业实际获得感并不强,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现象。”六个月后,河南省司法厅于7月2日发布《河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草案),刘晓良在提案中反映的市场准入歧视、政府拖欠账款、涉企执法不规范等核心问题均在这份地方性法规草案中得到了针对性回应。省司法厅网站截图代表委员的痛点直击在今年初的河南两会上,民营经济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焦点。省人大代表、河南金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小平带来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的议案》,他指出,民营企业在财产保护、市场公平竞争、融资渠道拓宽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发展信心不足。”贾小平在议案中呼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提
黄河流域首个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本报讯(记者 谭勇)7月4日,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获悉,由黄委主编的黄河流域首个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省级地方标准——《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日前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为我省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框架。 《导则》包括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的总体原则、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内涵挖掘与空间布局、水工建筑物水文化建设、场所设施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活动与品牌建设、运行管理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在水文化空间布局上,《导则》对水利枢纽等点状工程、河道治理等线状工程、灌区等面状工程分别提出了布局要求,对水利枢纽、堤防、水闸泵站、取水输水建筑物、水保水文站所、水利遗产等开展水文化建设进行了严格规范。《导则》还明确了治水实践、水利科技等7个水文化建设主题,推动水利工程功能性与文化性有机结合,促进水利工程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在运行管理上,《导则》明确,相关水文化建设投资可结合工程项目划分计入相应工程投资。 近年来,黄委加快完
郑州内陆港加速变身出海始发港 铁海联运走天下
□本报记者 王延辉 陆海联动、铁海联运,郑州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7月2日,一列装载40车集装箱的铁海联运专列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启程,历经15小时后抵达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此趟列车开行,标志着“郑州—连云港”铁海联运通道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开启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新征程。 此条线路是继2023年“郑州—青岛”纳入国铁集团图定班列管理后,郑州市开通的第二条图定铁海联运班列线路。 一港通全球,联运走天下。前几天,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一列满载着耐火材料、办公家具等货物的铁海联运班列开往了宁波舟山港。与以往有所不同,这趟货运列车是“铁海直运”+“浙江e港通”班列,标志着“浙江e港通”河南郑州站正式上线运营,郑州内陆港建设加快向国际贸易“始发港”“目的港”迈进。 “浙江e港通”是浙江省优化港口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通过构建“关港铁地企”协同机制,推动宁波舟山港关务、港务、船务向内陆延伸。铁海直运模式通过内陆港和口岸码头系统对接、信息共享,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百泉叮咚奏响渔村蝶变曲
□本报记者 李昊 7月3日,走进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一处崭新的建筑前,嗡嗡作响的传送带、密密麻麻的快递包裹引人注目。 “这里是我们村的智能云仓,从鱼竿、渔网到鱼饵,各类渔具一应俱全。只要买家一下单,我们就能立刻联系物流发往全国。”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忠高兴地说。 三面环水的水泉汪村,因村中遍布上百个泉眼而得名。村民世代以耕种、捕鱼为生。前些年,随着垂钓经济的兴起,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渔具产业在此悄然扎根。 十年发展路蜿蜒。如今,120余家渔具网店销售300多种产品,年成交量突破100万单,水泉汪村的“小渔具”,带动了周边上千人就业。但“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与高昂的物流成本,如同无形之网,始终束缚着产业进一步跃升。 转机出现在2021年,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李世忠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只有建强党支部,凝聚党员群众合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一场“亮实事、赛实绩、评实效”活动在村中展开,93名党员走家串户、纾解民困,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人心齐,发展便有了充足动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