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百泉叮咚奏响渔村蝶变曲
□本报记者 李昊
7月3日,走进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一处崭新的建筑前,嗡嗡作响的传送带、密密麻麻的快递包裹引人注目。
“这里是我们村的智能云仓,从鱼竿、渔网到鱼饵,各类渔具一应俱全。只要买家一下单,我们就能立刻联系物流发往全国。”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忠高兴地说。
三面环水的水泉汪村,因村中遍布上百个泉眼而得名。村民世代以耕种、捕鱼为生。前些年,随着垂钓经济的兴起,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渔具产业在此悄然扎根。
十年发展路蜿蜒。如今,120余家渔具网店销售300多种产品,年成交量突破100万单,水泉汪村的“小渔具”,带动了周边上千人就业。但“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与高昂的物流成本,如同无形之网,始终束缚着产业进一步跃升。
转机出现在2021年,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李世忠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只有建强党支部,凝聚党员群众合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一场“亮实事、赛实绩、评实效”活动在村中展开,93名党员走家串户、纾解民困,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人心齐,发展便有了充足动力。为突破产业瓶颈,李世忠组织起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电商直播等专题培训,带领党员外出取经。“思想不转,金饭碗端不稳!必须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潮流。”
变革首先从最棘手的物流环节开始。“当时说起搞云仓,大伙都直摇头!”村民李新江回忆,经过初步估算,云仓建设成本在300万元左右。
会上,李世忠一笔一笔算起了经济账,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村里网店日订单总数近万单,快递成本压力巨大。建设云仓,仅省下的快递费一年就能抵掉建设投入!”
目标明晰,众志成城。云仓的建成,为水泉汪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与物流企业深度合作,云仓投用后,1公斤以下包裹快递费由每单2.7元降至1.3元,全村年节省运费逾300万元。
更大的蓝图随之展开。80亩的渔网渔具电商产业园在短短几年间拔地而起。“11栋标准化厂房全部建成后,可容纳40余家企业入驻。”李世忠说,“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渔网渔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把水泉汪村建设成集渔网渔具、垂钓、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渔业特色小镇。”
暮色漫过洪河,李世忠合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工作记录里,是新一轮电商培训的计划和谋划已久的“美食坊”开业倒计时。
“苦点累点,但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觉得很值!”望着粼粼波光,他的语气无比坚定,“待到蟹肥膏满时,美景相邀、美食相伴,我们准能让游客流连忘返,让村子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