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 习近平亲切接见纪念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亲切接见纪念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会议传达习近平关于纪念活动的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出部署蔡奇参加接见并在总结会议上讲话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17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纪念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向他们表示感谢和问候,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出色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大家奋发进取、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参加接见并在总结会议上讲话。 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气氛热烈。10时许,习近平等来到这里,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等同大家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 日前,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纪念活动总结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是一次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的抗战纪念盛典,进一步弘扬了伟大
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有声版·第六章)
(有声剧版)新华社8月28日播发《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诵读嘉宾刘劲演播“第六章”。02:28点击音频收听诵读版:新华社政论:第六章(诵读版)
学习新语|“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战略指引下,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中国和东盟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记者:黄全权、杨驰、黄庆刚、林凡诗统筹:王浩程 新华社出品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河声丨安澜之变:答案藏在那份坚定的承诺里
一条大河,一部史诗。一个民族,因它而生。一个国家,为它而治。治国先治水,水治天下安。所谓“天下大治”“长治久安”,其最初的寓意,就是江河安澜、水利发达,老百姓才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黄河兰考段。 吴永刚/摄一说到“安澜”,这是清代地方官员奏报黄河汛期没有决口的专业术语。“黄河安澜”这四个字,曾是呈给皇帝的最高荣耀。然而,历史上的“安澜”一戳就破,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华文明史几乎就是与黄河水患的搏斗史?为什么古人始终走不出“治”与“乱”的怪圈?答案就在于古人与这条大河相处的模式之中。大禹治水,划分九州,从文明的源起,治水的成败便与“天命”紧密相连。治河成功,是王朝受命于天的功绩;大河一怒,则足以动摇国本。朝廷把治河当成天大的事,却也把自己逼进了无法挣脱的宿命里。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文明里,面对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人类的力量终究有限。汉代王景治河、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皆是以举国之力,也只能换来一时一地的安宁。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余年,黄河决溢15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