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丙肝 做好消毒与防护工作
目前明确的传播途径是: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血源性病原体,病毒在体外环境抵抗力较弱,常见的消毒方法很容易使其失活。最重要的是:丙肝是可治愈的!现代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治愈率超过95%。一旦治愈,病毒被清除,传播风险也随之消失。
二、 分级防护策略:基于不同场景的科学防护
家庭内部传播风险极低,防护重在细节,避免“病从血入”。
1.绝对隔离“高危个人物品”:剃须刀、指甲刀、牙刷必须每人专用。这些物品极易残留微量血液,是家庭内部最大的潜在风险源。
2.妥善处理伤口:任何伤口都应及时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为家人处理伤口时,建议戴上一次性手套。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应密封后丢弃。
3.衣物与被褥:若被血液污染,应先用于含氯消毒液局部浸泡,再单独清洗。日常洗涤无需特殊处理。
医疗器械:高危器械(如手术刀):必须高压蒸汽灭菌。
中低危器械:可用含氯消毒剂或2%戊二醛浸泡。
一次性器械:坚决报废,严禁重复使用。
废弃物管理:
锐器(针头、手术刀片):必须投入防刺穿的锐器盒。
感染性废物(带血的纱布等):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专业集中处置。
注意手卫生: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
安全处理公共锐器:如不小心被公共区域的玻璃碎片、金属片划伤,应及时清理包扎,并对伤口进行消毒。
在此场景下,无需对丙肝感染者采取任何隔离或特殊消毒措施。共用一个办公室、一起上课、同桌就餐、共用卫生间等都是安全的。
消毒防护是技术层面,而人文关怀是心理和社会层面,两者缺一不可。
1.保护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其丙肝状况。
2.普及知识:向患者及其周围人宣传丙肝的科学知识,消除无谓的恐惧。
3.鼓励支持:积极鼓励患者接受规范治疗。治愈不仅能恢复健康,也能彻底消除传播风险,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丙肝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当我们正确认识丙肝,就能以平和、科学、有尊严的方式对待每一位感染者,并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作者: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 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