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老板回固始(看见·活力河南)

2025年08月24日 11:45:47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熊德佳

  20世纪80年代,一批批固始人浩浩荡荡离开家乡,全县常年向外输出近80万劳务大军,成为全国有名的劳务大县。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外当上老板的固始人,纷纷“雁回巢”。

  8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煜城纺织有限公司,一台台织布机高速运转,一辆辆载满布匹的车辆驶出大门……

  作为第一批回固始的老板,夏振中的故事颇为传奇:高中毕业离开固始,2006年开始创业,赚取人生第一桶金。

  命运转折发生在2017年。当年,固始县将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呼唤在外创业的固始人“回家”,夏振中第一个带头回来,创办河南煜城纺织有限公司。这是入驻开发区的第一个纺织企业,刚开始仅有52台织布机,经过几年苦拼,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吸纳就业近百人。

  “用工几乎全部是固始人,起到了‘一人带动一片’的效应。”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负责人赞叹。

  纺织产业是固始县“回归经济”的主力军,前些年每年有20多万固始人在江浙一带从事纺织工作,这些年他们纷纷带着资源、设备、技术归来,一座新兴纺织工业城市强势崛起。截至2024年年底,固始县已建成20个纺织产业园,入驻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8家,织机4.2万台,年产值220亿元,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记者在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看到,纺织产业园一家挨着一家。“90后”熊连生16岁离开固始到苏州打工,2020年带着30多名老乡回固始,创办河南蓝棋纺织有限公司。“一期征地40亩,第二年就投产运营,二期80亩建成厂房租赁,三期160亩正在建设中。”如今,他的企业发展如日中天,“在自家门口办厂,钱不少赚,还能带动就业,一举多得。”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固始县纺织产业集群效益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荣归故里,开启“二次创业”的崭新历程,同时,也带动江浙一带企业家纷纷奔赴固始投资兴业。

  “我们公司原来在江苏盛泽,是固始人何久生引过来的,固始人实干、靠谱!”河南华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睿介绍,该企业2018年签约入驻,2020年开始生产,2022年征地200多亩自建新厂,现有600多台织布机器,年产值近5亿元。

  在固始县回归创业大军中,除了纺织业日益壮大之外,循环经济、电子信息、工业制造等新兴产业正蓄势待发,在“回归创业”浪潮中奋勇搏击。

  张传卫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一个人带来一个产业。他17岁离家,1993年辞职“下海”。凭着固始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创业精神,一手创办的明阳集团发展成为国际化产业集团。2013年,他在固始老家成立华阳长青投资有限公司,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用工95%以上都是固始人。

  在张传卫带领下,固始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悄然布局,2024年,固始县循环经济产值达到2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循环经济产业的新高地。

  还有“鹅块哥”陈玉平放弃外面的生意,2015年被招商回固始,建成全县第一家固始鹅块工业化生产线,联合11家企业,牵头组建固始鹅产业联合体,带动1000多人就业。

  “固始对‘回归经济’的布局在20多年前。”固始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劳务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张震介绍。很多固始人还记得,当年,固始县蓼北路“明星街”上,“创业奖”“奉献奖”“特别贡献奖”的人物巨照熠熠生辉,成为最早的“火种”。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近年来,固始县先后出台多个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搅动“回归经济”一池春水。初步统计,目前,全县返乡创业的老板达4.1万,带动20多万人就业。固始这个河南人口第一县摇身一变,从“劳务大县”华丽转身为“回归大县”。

  从“雁南飞”到“凤返巢”,30多年来,固始劳务大军实现了“走出去打工”“创业当老板”到“回归反哺家乡”三级跳,成为劳务经济嬗变的时代印记。固始县也先后摘取“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河南省优秀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桂冠。

  如今,乘着苏信合作的东风,依托产业链协同优势,固始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已悄然降临,“我们敞开胸怀,拥抱回归,期待蝶变。”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