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网格员”上岗记

来源:   |  
2025年08月23日 20:51:16
分享到:

图为无人机沿着安阳河河道进行巡查时拍摄的画面。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李林 赵阿娜

  正值汛期,漫步安阳河畔,时常能听到“嗡嗡”的声响。抬头看,便可见无人机飞跃在空中,沿着蜿蜒的河道进行巡查。

  这位“空中网格员”的“上岗”,让当地河道巡查工作实现了从地面到低空的华丽“跃升”,成为防汛应急的新利器。

  8月20日,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内,技术负责人韩梅熟练操作无人机遥控器,显示屏上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里,河道细节一目了然:水面漂浮物、河道杂草、堤坡冲沟土质……这些曾让人工巡查难以快速全面掌握的情况,在无人机“透视”下无所遁形。

  “以前徒步巡查要两个多小时,现在无人机十分钟就能全覆盖,连芦苇丛里的暗沟都看得清清楚楚。”韩梅指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标记,这里刚发现一处被杂草掩盖的排水口堵塞隐患。

  回溯往昔,“三沟一渠一河”日常巡查曾是件苦差事,主要依赖人工徒步或船只作业。“徒步巡查,视野范围有限,面对漫长河道,效率极低。而且,一旦遇到复杂地形,不仅行进困难,还可能遗漏严重隐患。”北关区应急救援调度事务中心负责人岳伟介绍。

  为打破这些困境,全面提升巡河效能,近年来,北关区应急管理局与河南翔天科技等公司携手,开启无人机河道巡查,探索“空中侦察+地面处置”协同巡查新模式,为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等注入科技动能。

  在安阳无人机产业园的大屏幕上,无人机巡河数据正实时更新:累计飞行时长近10小时,覆盖河道12公里,飞行航程185公里……这套“无人机+智能感知”巡查体系,可实时传回4K画质的河道影像,还能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识别河道隐患,生成带坐标的整改清单直送相关部门。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设备,而是守护家园的温暖力量。”安阳无人机产业园有关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数字化河道图畅想,“下一步,我们要给无人机装上5G模块和水质传感器,让它们既能‘看’得远,又能‘闻’得准,真正织密防汛减灾的智慧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