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根植沃土 枝叶关情——基层治理中的先锋力量

来源:   |  
2025年07月01日 20:05:19
分享到:

 人沉“网”中去 治在“格”中成

  “网格员工作是个良心活儿,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

  头扎高马尾、身着红马甲,6月27日上午记者见到陈安妮时,她已把自己负责的网格巡查一遍,正在社区口袋公园里为义诊活动提供引导服务。

  “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不断向上成长追寻枝繁叶茂的旅程,那么进入网格就是不停向下扎根体验固本培元的历练。”谈起干了一年多的网格员工作,陈安妮深有感触。

  时间回到去年4月,积极响应郑州市委选派年轻干部进网格历练工作整体安排,在市直部门工作的陈安妮与其他4500多名年轻干部一起下沉到网格。自此,作为一名党员的她成了郑州市航海西路街道观澜社区的一名网格员。

  “观澜社区常住人口八九千人,事情多如牛毛。好多事看似芝麻绿豆大,却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初到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是陈安妮没想到的。

  从此,一年四季的运动鞋、24小时待命的人和手机、每天一两万步的网格巡查等,勾勒出陈安妮的工作常态。

  从楼栋里有无杂物,到灭火器是否过期;从关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到解决群众各项诉求,她都要事事上心,并利用“郑好办”等数字化平台,及时上报处理。她还积极引入郑州大学红十字会“医路郑好”志愿服务大队,与社区签订“红心向党,‘观’爱有我”共建协议,对居民开展慢性病监测、智能手机使用辅助和反诈宣传等。

  “网格是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的有效载体。陈安妮他们的到来,不仅加强了基层网格力量,办好了更多民生实事,还打通了部门与基层的联动壁垒,形成了以网格强基础、以治理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观澜社区党总支书记荆润杰说。

  “网格员工作是个良心活儿,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下一步,在加强理论武装的同时,还要利用好数智平台,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织密‘微网格’,精细‘微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陈安妮说。

  目前,全省已划定网格4万多个,配备专职网格员5.1万名。一个个像陈安妮一样的网格员,正在用责任担当铺就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的稳固基石,走好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从带一村富到促“连片兴”

  “力气往一处使,慢慢地,路子蹚出来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若郡 通讯员 郝忠立

  “赵家村产业旺,菇香万里民夸奖。菌包厂,冷藏库,打通销售有电商……”6月30日,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菌棚里,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的手机镜头扫过一排排饱满的茶树菇,清了清嗓子,道出一段顺口溜。

  这位曾经依靠食用菌产业带领全村脱贫的“蘑菇书记”,如今在更大的土地上有了新的打算——单打独斗走不远喽,要从带一村富到促“连片兴”。

  这念头,与濮阳市委组织部正在实施的“农村协同治理片区”不谋而合。

  如何协同治理?片区怎么划分?濮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炳申介绍,没有硬框框,乡界可以跨,中心村的党支部书记能挑头,关键是把那些地挨着地、路连着路,产业能搭上茬的村子,拢到一块儿。

  作为产业强村,赵家村成为带动周边5个村的中心村。赵玉甫的肩上也多了新担子:食用菌产业融合区党委书记。

  想闯的,就“包棚创业”,钱和力气都能变现;钱有富余、人挪不开身的,选“菌包托管”;手里紧巴、有力气的,就“劳务承包”,削根、打包,凭力气换票子——这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想得明白,干得实在。

  “往年最怕开春,守着村里水灵灵的白菜、萝卜,销路不好,卖不上价。”永固集村党支部书记张进旗说,“现在不愁了,赵书记按着比市场高两毛的价钱敞开了收,定向销售,走他们的电商平台。”

  孟旧寨村底子薄,单独发展产业吃力,盘算的则是另一笔账。他们没跟着种菌,而是把钱投资在赵家村建设冷库,年年收租金。

  门路铺开了,收入也跟着涨。赵家村的账上,村集体经济达200万元。这笔厚实的“家底”,让村“两委”开展基层治理有了底气,也让周边几个村的腰杆子跟着硬了些。

  赵家村,用集体经济给村民的“孝善积分”兑换实惠;永固集村,年年给村里新考上的大学生发奖金;孟旧寨村,修路、安灯、照看孤寡老人,手头不紧巴了……“产业活了,家底厚了,治理顺了”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们的共同心声。

  “力气往一处使,慢慢地,路子蹚出来了。”赵玉甫信心坚定,党员就是要带头干,不仅要带一村富还要促“连片兴”,这事,该干、得干、管干!

  调解能手的解纷秘诀

  “党员就是要融入群众中,脚沾泥土、耳听民意,把法理情融入矛盾纠纷化解,既解事结更解心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小徐,你又来了啊。”6月27日,淇县庙口镇庙口村,正在胡同口乘凉的张大娘远远地就认出了熟悉的身影。“大娘,您孙子快放暑假了,这是防溺水宣传单,可得多操心……”徐梦龙将印着安全知识的彩页递到老人手中。

  37岁的徐梦龙是名党员,也是庙口镇综治中心主任。全镇20个行政村共1.7万常住人口,他自信能跟多半群众“混个脸熟”。“我们推出‘平安建设周三宣传日’活动,每周三风雨无阻,逐村宣传,加上防汛、防溺水等不定期走访,时间长了人就熟了,人熟了,基层工作特别是调解工作就好开展了。”他说。

  村里人评价徐梦龙是个调解能手,而他却称自己曾是个见人就脸红的社恐青年,“2019年,我第一次调解,面对因赡养老人问题争吵的兄弟俩,半天插不上话”。关键时刻,老同事一句话点醒了他——调解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你不去听群众咋说,咋能干得好?

  徐梦龙开始逐户走访,发现兄弟俩矛盾根源在于亲情的缺失。“我拉着村干部、家族长辈,给他俩讲法律讲人情,最终俩人握手言和。”他回忆。从那以后,他琢磨出化解矛盾要“三听”:听当事人双方讲矛盾根由、听邻里乡亲说客观看法、听司法部门给专业意见。

  从事调解工作这些年,徐梦龙遇到过不少“硬骨头”。村民侯某建房垫高路基,导致收割机通行时撞坏邻居秦某家雨搭,村里5次调解未果。徐梦龙得知此事后,启动“九员联动”矛调机制,由综治中心牵头,派出所、司法所等多方参与调解,最终双方和解。此后“三调”逐渐成形: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作用,接诉即办现场调、民主协商团队调、部门联动司法调,推动基层群众琐事就地就近化解。

  如今,徐梦龙兼任庙口镇王洞村党支部书记,他的车里常备着血压仪、政策手册等,“特殊群体问上门,困难问题帮上门,政策法规送上门”,这“三上门”成了他的工作日常。

  从社恐青年到调解能手,这位年轻党员用“三听三调三上门”工作法,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打开了基层治理新局面。“党员就是要融入群众中,脚沾泥土、耳听民意,把法理情融入矛盾纠纷化解,既解事结更解心结。”徐梦龙说。

  骑手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90后、党员、退役军人,这些‘标签’是我成长的见证,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叮!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这熟悉的提示音是王明路日常工作的指令。

  6月30日下午,外卖单量不多,在焦作市解放区新华街的骑手之家,记者见到了王明路。他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由于长期户外工作,手臂被晒得黝黑。

  “90后、党员、退役军人,这些‘标签’是我成长的见证,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王明路说,从2021年入职做外卖员以来,在送外卖的路上,他总是多操心一点。

  路牌倾斜,他马上和相关部门联系反映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骑手不慎摔倒,他赶紧上前照顾,直到家属接手才离开;小区空中管线垂落,他立刻反映给社区工作人员,并协助维修人员修好……

  王明路的配送范围相对固定在自己居住的辉龙小区附近,他经常做些操心的事,成为居民的“小帮手”。

  “小王,社区通知社保认证,你能来帮我瞅瞅不?”“小王,我们单元门口雨搭的排水口又堵了,能不能请人来看看?”“小王,俺奶奶的药吃完了,能不能请你代买送给她?”

  工作间隙,这些“捎带手”的帮忙也让王明路成为辉龙小区居民信任又依靠的人。他先后被选举为解放区民主街道民权街社区和平街网格党支部书记、辉龙小区楼院党群议事会主任。

  平台不派单的时候,他总习惯性地拿着小本子在小区里转转,到独居老人、困难群众家里看看,把自己看到的和大家反映的问题一一记下。

  王明路告诉记者,工作中,他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操心、热心的骑手,也愿意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

  王明路积极与民权街社区党委沟通,组建了“骑手网格员”队伍,带动20余名外卖员兼职网格常态化巡查,构建起“移动瞭望哨”。

  截至目前,焦作市已从外卖员中选聘了16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42名兼职网格员,把“管理变量”变成了“治理增量”。

  “如今,大家送外卖的同时,心里留意着安全隐患,兜里还装着反诈宣传册,我们都是基层治理的‘小帮手’。”王明路说。

Page_h 4版_副本.jpg